2025年的金秋九月,我有幸参加了由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发起创建,产业知名机构联合指导,北京棉花展望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(中国棉花信息网)运营管理的专业培训——2025棉花纺织产业产销协同高级研修班(第一期),并深入南疆核心棉纺产业区,进行了为期11天的实地调研与游学。此行打破了我过去对新疆棉业的刻板印象,不仅亲眼见证了“新疆棉”从一朵棉到一匹布的神奇旅程,更深刻感受到了在国家战略、技术革新与市场变革多重驱动下,新疆棉纺产业所迸发的巨大活力与面临的深刻挑战。本次游学是一次思想的洗礼,更是一次责任的唤醒。
一、 初见南疆:一幅现代化棉纺产业的壮丽图景
此前,我对南疆的印象只停留在“棉花产地”。然而,当我们的大巴车驶入阿克苏、库尔勒等地的工业园区时,眼前的景象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。它不再是想象中的“村村点火、户户冒烟”,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片片规划整齐、规模宏大的现代化产业园。
1、全产业链集群初具雏形。我们参观了棉田、轧花厂、监管仓库、纺纱厂、织布厂、印染厂等完整的产业链条。特别是在三场纺织,我们看到新疆长绒棉经过清梳联、精梳、紧密纺等先进工艺,直接产出100支、300支的高品质纱线。这种“原料不出园,产品直供下游”的模式,极大地降低了物流和交易成本,提升了产业竞争力。
2、“智能工厂”也不再是概念。 在几家标杆企业的车间里,万锭用工已降至个位数。自动化物流小车穿梭其间,机器人自动接头、落纱,大数据屏幕实时监控着每个环节的产量、能耗和品控。这让我们深切体会到,数字化、智能化不是未来,而是棉纺产业正在发生的现在。
二、 深潜内核: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考卷
在赞叹于南疆产业“硬实力”飞速发展的同时,通过与喀什综合保税区管委会、各个企业家的座谈和我们的深入观察,我们也看到了其“软实力”方面亟待突破的挑战,总结如下:
1、无可比拟的原料优势。南疆日照充足、温差大,所产棉花具有纤维长、强度高、色泽好的特点,是生产高端纺织品的绝佳原料,这是上天赐予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2、国家与援疆政策的强力支撑。国家对新疆发展,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政策倾斜,包括税收优惠、电价补贴、运输补贴等,为企业创造了优越的投资环境。
3、“一带一路”桥头堡的地缘优势。南疆是通往中亚、欧洲的关键通道。随着中欧班列的开行日益密集,为当地企业开辟了直达国际市场的高速路,市场空间豁然开朗。
与此同时,新疆的棉纺行业也面临着挑战:
1. 产业链下游延伸不足。 目前南疆产业仍以“纱”为主,坯布、面料、服装、家纺等终端产品占比偏低。大部分高附加值环节仍集中在东部沿海,南疆处于“优质原料产低价产品”的尴尬境地。
2. 技术人才与品牌短板。 虽然设备一流,但高端研发、设计、营销、国际贸易等专业人才严重短缺,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品牌,多为知名品牌代工,利润空间受挤压。
3. 产销信息壁垒依然存在。尽管有“产销对接”的诉求,但下游服装品牌对南疆供应链的认知仍不充分,信任建立需要过程。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如何精准、高效地传导至上游,是亟待打通的关键环节。
三、 游学启示:我们的角色与行动方向
作为来自下游品牌和贸易领域的学员,此次南疆之行让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和责任。
1、从“采购商”到“共创伙伴”。 我们不能再仅仅扮演“下单者”的角色。面对南疆优质的供应链基础,我们应更早、更深地介入产品开发环节,与上游企业共同研发符合市场趋势的产品,实现从“买卖关系”到“命运共同体”的转变。
2、做“信任的桥梁”与“信息的导管”。 我们将积极利用自身的平台和渠道,向客户讲好“新时代新疆棉纺故事”,传递其在品质、科技、环保方面的真实进展。同时,将终端市场的消费洞察、及时反馈给其他伙伴,帮助他们实现以销定产、柔性制造。
3、推动“数字供应链”协同。我们可以积极探索与新疆企业共建供应链协同平台,实现订单、库存、生产、物流数据的实时共享。这不仅能提升效率,更能增强整个供应链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。
这次南疆游学,是一次用脚步丈量产业厚度的实践。我们看到的,不仅是棉田的广袤、工厂的先进,更是一个正在崛起的、关乎国家纺织业未来的战略新高地。挑战固然艰巨,但机遇更为广阔。作为连接产销的关键一环,我们研修班全体学员深感责任重大。我们将把这次的所见所闻、所思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,努力成为连接新疆优质供给与全球广阔需求的坚实纽带,共同谱写中国棉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
——江阴市协丰棉麻有限公司 龚虹
2025年9月29日